近日,在“前海·寶安AI向未來—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成果”發布會上,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簡稱“華為具身智能中心”)宣布正式運營。具身智能(擁有物理形態的人工智能系統)作為人工智能的前沿領域,強調智能系統與環境的實時互動能力。該華為具身智能中心依托寶安區強大的制造業基礎,結合前海深港科技創新政策優勢,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國際前沿發展。
會上,華為具身智能中心與16家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涵蓋樂聚機器人、拓斯達、兆威機電等多家知名科技企業。該中心旨在聯合企業協同創新,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提供一站式產品技術交易服務,助力全球具身智能產業鏈的集散與升級。成立此中心不僅顯示華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深入布局,更將為深圳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注入新活力。
華為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
再次布局智能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3月,前海、寶安、華為就已經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上舉行了華為具身智能中心合作簽約儀式。今年9月,三方在上海舉行創新中心啟動儀式。在11月15日,華為具身智能中心正式進入運營階段。目前,華為具身智能中心由華為公司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寶安區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合作建立。
事實上,這并不是華為第一次在具身智能領域布局。2022年4月,華為與達闥機器人簽署合作協議,在機器人領域技術攻關、行業應用等方面進行合作,這也是華為首次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在此之后,華為便在具身智能關鍵技術和產業生態上做了技術儲備和產業布局,并已與超百家企業共同搭建了具身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合作生態。
業內相關人士表示,到了這個月的發布會上,華為與16家公司簽署了企業合作備忘錄。簽約企業包括兆威機電、拓斯達、中堅科技等,這些公司已在具身智能相關技術方面展開布局。例如,中堅科技投資了全球知名人形機器人科技公司1X Holding AS,并與軟銀、OpenAI等國際機構共同參與其發展。拓斯達成立控股子公司開展通用機器人高性能運動控制平臺研發。埃夫特-U則與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等共同設立公司,打造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
推動人形機器人廣泛應用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成為研發核心方向,國內產業快速發展,算法向數據驅動轉變。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技術生態系統逐漸專業化分工,推動技術快速迭代與應用落地。而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將促進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家庭和商業領域廣泛部署。”天使投資人、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說。
郭濤認為,華為入局具身智能的角色定位,與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相似,主要是提供智能化的技術底座,賦能合作伙伴造好機器人。華為在研發、通信技術、操作系統和云計算等領域已具備全棧能力,特別是在軟件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盡管在硬件方面,華為可能會與外部合作伙伴聯合開發,但其強大的技術實力無疑將為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更出色的機器人產品。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披露數據,全球已經有140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中國有70家,已經占到一半。“華為的入局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鏈的分工。”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判斷,對于國內機器人企業而言,牽手華為的企業或許可以獲得更快的成長,而單打獨斗的企業也不可避免會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
據華為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將整合華為先進制造實驗室、華為云EI產品部、倫敦研究所和慕尼黑研究所等部門的技術能力,構建涵蓋“具身智能大腦根技術”“具身智能小腦關鍵技術”和“具身智能工具鏈”的基礎架構,致力于解決具身智能底層技術的共性難題,推動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摘自羊城晚報!